博实乐收到退市警告,“地产+教育”模式告急,“地产系”学校还能选吗?
当前,在上海民办学校各派系中,“万科系”学校是唯一由房地产大亨打造的国际化学校。
而最近两年,随着民办教育改革深入,房地产行业也风声鹤唳,“地产系”学校也由此卷入风波,不少家长在担心:“地产公司办的学校还能去吗?”
博实乐收到退市警告 “地产+教育”路在何方?
如果说到“地产+教育”办学模式的引领者,那势必是碧桂园。
1994年,广东碧桂园学校在佛山顺德落地,这是碧桂园教育集团的第一所学校,比万科旗下德英乐教育的第一所学校——上海复旦万科(现德英乐实验学校)足足早了2年。
与万科一样紧随在碧桂园身后的,还有海亮、恒隆等当年的众多地产行业“明星”,大家纷纷玩起了跨界,开始涉足教育行业。
▲地产集团入局教育行业时间表;图源:蓝鲸观察
2014年,碧桂园教育集团正式成立,又于2017年正式启用新品牌形象“博实乐”,在美国纽交所主板上市,一时风头无两,可以说是房地产公司转型教育的典范。
然而,2022年4月,博实乐教育收到纽交所退市警告,表示“由于该公司美国存托股票(“ADS”)的交易价格低于合规标准,需要在2022年9月26日前恢复合规标准,否则将面临退市。”
与此同时,各大上市教育公司股价连续飘绿,收到退市警告的,也远不止博实乐一家。
而另一边,地产行业早已人人自危,各大房企纷纷掀起裁员大潮。
▲16家房企财报数据;图源:地产人言
从表面看起来,“地产+教育”的组合拳前景有些不明朗。
“地产系”学校布局全国 为何能吸引众多家长?
虽然成立时间有先后,但在上述的几大地产背景的教育集团中,唯有博实乐、万科这两大教育集团在国际学校这个地盘风生水起。
根据官网统计,目前博实乐在广东、江苏、贵州、甘肃、湖北、湖南等省共建有9所K12双语学校(不含幼儿园),其中广东碧桂园学校屹立至今名气不减,2021-2022连续2年位列胡润百学榜民办国际化学校十强!
万科旗下两大教育品牌德英乐、梅沙则分别在上海、广东打下一片立足之地,其中的德英乐实验学校即为大名鼎鼎的复旦万科,是上海滩家长心目中“传奇”型的学校,诞生了无数学霸。
甚至,复旦万科最为知名的“C班”因为太过抢手,后续被集团独立出来,新建为闵行万科双语学校;而直接以“德英乐”品牌命名的上海德英乐学院,2021年首届毕业生就有人拿下剑桥大学录取……
如此种种,也令志在“全球旗舰校”的浦东万科成为上海国际学校里的热门。
类似地产入局教育这样的“跨界”行为通常很容易失败,但不管是博实乐还是万科,不仅发展得不错,在国际学校圈内也有不菲的口碑。
“地产+教育”模式,为何这样吸引家长?
首先,地产和教育可以相互提供稳定客流;
其次,地产与教育可以实现品牌相互增值与赋能;
最后,地产与教育可以相互依托与扶持。
众所周知,大公司的业务往往并不单一,而地产行业巨头们做到占据大部分蛋糕后,也需要开拓新版图。
正如不想成为将军的厨子不是好士兵,很多地产巨头不仅建房子、卖房子,还为购买房子的客户提供服务,教育正是其中的一项,而且因为是很多买房家庭的“刚需”,这项服务可能比“公摊”、“车位”更重要。
如果房企能为购房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教育,那么这个优质教育资源所在的住宅区将有额外的“隐性价值”,类似于“学区房”;而优质教育资源若和知名房企合作,对于品牌影响力、认知度等也有提升。
此外,作为两个不同的行业,房地产和教育某些地方也十分互补,房地产的现金流痛点,却是教育机构的长处;而房企在超大型集团上的运营经验,也是教育机构的借鉴对象。
地产行业前景不明 还应该选“地产系”学校吗?
如今,地产、教育行业万马齐喑,随着政策和经济环境的收紧,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担心:
--万一房企暴雷,会不会影响到学校?
--学校现在看着好,万一读到一半倒闭怎么办?
--就算学校能一直办下去,但办学质量还能保证吗?
……
对于这些忧虑,可以参考以下三点:
第一,仅以上海来说,自2014年就开始在徐汇、杨浦、闸北、金山4区试行了以公平教育为目标的“学区化集团化办学”政策,而这个政策在2015年正式全市推进。
截至2022年2月,上海市已有191个教育集团,覆盖学校高达1143所。至今,集团化办学仍是上海市达成教育公平目标的手段,不可能轻易放弃。
第二,2021年民促法公布之后,新民办学校大多“胎死腹中”;而已有的民办学校里,“公参民”学校开启大规模“清退潮”和“更名潮”……
未来,为了实现“民办中小学在校生比例不超过5%”的目标,民办中小学的规模势必缩减,这个过程中,实力不足的学校将首先被淘汰,而“地产系”学校在过去的十几年里,背靠房企的丰厚资源,反而在行业内发展得如火如荼,大概率不是首先被淘汰的那一批。
第三,对于地产行业暴雷,是否会影响学校这一点,专业人士的观点或许更可信。
某业内研究人士表示,在2021年教培、地产的“惊雷”后,不断有教育综合体传出开业招生的消息。
“教育综合体目前来看是一大趋势,政策监管集中在学科类培训,非学科类还有生存空间,且教育综合体有抱团取暖、资源整合的优势,在这种行业大变局之下,新市场或许会更加欢迎教育综合体形态。”
也就是说,对于自有教育品牌的地产企业来说,即使暴雷,教育资产反而是其中需要谨慎对待的部分,这或许是企业转危为安、绝地反击的一线希望。
如果是你,还会选择“地产系”的学校吗?